●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 北京市交通委直属的唯一公办高职

● 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核心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课程标准

2019年02月22日 作者:  来源: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名称(英文)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所属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工程、交通管理与信息工程、道路桥梁、汽车经济管理、汽车车身工程、道路机电工程、建筑工程

课程代码:000011001

学分:4

学时:68

授课时间:第1、2学期

授课对象:三年制学生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前导课程:无

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教育部规划大纲以及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必修课,该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更注重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行为习惯养成、理想信念的树立、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做到学而知、知而信、信生情、情导行,真正把一些观念和理念做到内省人生、外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服务社会中认识到自我,领悟人生价值、明确自我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自我成长为和谐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人。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坚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导向,设计与专业生产实际结合的情景案例,仿真模拟训练项目,根据课程知识点设计的专业项目,贯穿科学劳动观这一主线。既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与德育性,又突出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体现德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设置“理论模块+实践模块”的教学项目的任务,实现“做、学、行”一体化,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精神。 教学分为两个学期完成,除绪论外,共设计十七个教学专题,第一学期主要包括适应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模块,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二学期为法制教育,由七个教学专题组成。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由适应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四部分组成,课程体系完整,内容含量大。结合高职学院的特点,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精神。课程从“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程”的地位、性质和课程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教育部规划大纲、学院的性质和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正确处理课程体系中理论学习与解决学生面临实际问题的关系,精心处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课程定位紧密结合高职特点、高职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方向,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紧把握就业导向,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定位在职业人培养中的学做人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基本教学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 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2.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弘扬中国精神。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5)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3.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四、课程进程安排

 

序号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含考试)

简述

学时数

1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职业院校特色与成才标准;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意义与学习方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人生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念、中国梦的内涵

2

3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大学生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传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6

4

实践教学一

新时期爱国者如何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履行爱国者的职责。

2

5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如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环境的内涵、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

4

6

阶段练习一

考核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

2

7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功能与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的内容与传承,着眼“四个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4

8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掌握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掌握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家庭美德规范,培养个人高尚的道德品格

4

9

实践教学二

运用所学道德知识分析具体案例,作出正确评价

2

10

复习总结

系统复习所学知识

2

11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律思维的内涵

4

12

宪法

宪法的特征、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4

13

民法

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婚姻法基本知识

8

14

实践教学三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教学案例,掌握依法维权知识,学会法律思维方法。

2

15

行政法

行政法一般知识、治安管理处罚法

2

16

阶段练习二

考核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

2

17

刑法

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构成要件、刑罚体系

4

18

实践教学四

讨论大学生犯罪的现象、特征与预防策略

2

19

劳动法

劳动者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2

20

实践教学五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原因与责任分析

2

21

诉讼法

诉讼的分类与举证责任分配

2

22

总复习

系统复习所学内容

2

 

五、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描述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绪论

学时: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门课程的学习意义与方法

2.帮助大学生确立认清人生阶段,了解职业院校的学习特点,做好适应性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

1.根据大一新生入学的种种不适,引导学生做好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为后边的大学学习和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2.职业院校特色与成才标准;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学习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交流法

授课地点:

(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学时:2

教学目标:

1.掌握理想信念的作用、本质、中国梦的内涵

2.帮助大学生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

3.培养大学生自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的含义、作用、

2.“中国梦”的内涵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调查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学时:6

教学目标:

1.掌握民族精神、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实质、新时期爱国途径

2.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找到祖国的归属感,承担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传统与中国革命精神,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2.当代大学生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实践教学一

学时:2

教学目标:

1.掌握新时期劳动者如何在各自岗位上履行爱国主义责任

2.培养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

1.新时期爱国者如何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履行爱国者的职责。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学时:4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2.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3.掌握人生环境的内涵、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

4.引导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

2.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3.人生环境的内涵

4.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现场调查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阶段测验一

学时:2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考核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

检测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学时:4

教学目标:

1.掌握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涵

2.使学生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弘扬中华美德。

教学内容:

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涵

2.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4.着眼“四个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

学时:4

教学目标:

1.掌握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正确的爱情观与家庭美德规范

2.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3.引导学生认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职业规则和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引导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1.社会公德规范

2.当前就业形势与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3.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与家庭美德规范

4.如何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实践教学二

学时:2

教学目标:

1.掌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内涵

2.运用所学道德知识分析具体案例,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内容:

运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知识分析具体案例,作出科学评价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复习总结

学时: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下学期授课奠定学习基础

教学内容:

1.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概括

2.出勤纪律情况总结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

学时:4

教学目标:

1.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律思维的内涵

2.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特征、作用和法律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新安全观,养成法律思维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运行规律

2.法律思维的内涵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宪法

学时:4

教学目标:

1.掌握宪法的特征、我国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设置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2.使学生了解宪法的概念、特征以及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使学生树立正确进行政治参与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教学内容:

1.宪法的特征、我国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设置

2.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民法

学时:8

教学目标:

1.掌握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婚姻法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民事法律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行为与民事责任制度,掌握婚姻法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具体案例,提高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内容:

1.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知识

2.婚姻法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实践教学三

学时:2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教学案例,掌握依法维权知识,学会法律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1.保险纠纷案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阶段测验二

学时:2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考核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

检测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行政法

学时:2

教学目标:

1.掌握治安管理处罚法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行政法的一般知识,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制度。使学生掌握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知识,明确处罚程序、处罚种类,巩固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内容:

1.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与处罚原则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刑法

学时:4

教学目标:

1.掌握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构成要件、刑罚体系

2.使学生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故意犯罪的三种形态,我国刑法关于刑罚种类、量刑与刑罚执行的规定巩固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内容:

1.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构成要件

2.刑罚体系与执行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实践教学四

学时:2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大学生犯罪的现象、特征与预防策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与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内容:

大学生犯罪的现象、特征与预防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劳动法律制度

学时:2

教学目标:

1.掌握劳动者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2.使学生掌握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劳动保护基本规定,了解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的劳动法律意识,结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劳动者权利与义务

2.劳动合同制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实践教学五

学时:2

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讨论与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

教学内容:

劳动纪律与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诉讼法律制度

学时:2

教学目标:

1.掌握诉讼的分类与举证责任分配

2.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的特征、原则、程序以及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培养学生的诉讼意识、观念、提高学生依法维权能力,掌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途径。

教学内容:

诉讼的分类与举证责任分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章节/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的名称:复习总结

学时: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学期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概括

2.出勤纪律情况总结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地点:教室

课上练习(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课后作业(如果没有,就写“无”):有

对辅助教师、企业兼职要求(如果没有,就写“无”):无

六、课程实施条件

(一)师资条件

1.主讲教师的学历、所学专业、教龄、实践经历、教研/科研成果等;

杨国峰:200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历,获法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教龄13年,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业余时间坚持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学习司法实践。先后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多篇,目前受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资助,组织课题组,开展德育创新教育课题研究。

陈慧: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讲师。

王涛: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

李洁: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助理讲师。

闫红燕: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助理讲师。

李红梅: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讲师,博士后。

(二)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不需要校内实训

2.校外实践条件

(1)实践主题:法庭旁听案件审理

(2)实践的主要内容、目的

通过旁听具体真实案件的审理过程,使学生真实感受法律的程序性特征,深刻认识证据的重要性,进而提升个人的法律思维水平。

(3)实践的地点、管理/技术条件等

时间地点可选择海淀区、大兴区、昌平区人民法院或派出法庭,公民旁听案件的公开审理符合法律规定,实践中切实可行。

(4)实践与课程相关内容的关系

该旁听实践活动可以与教学中证据规则、诉讼程序以及具体的实体法律知识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资料

1.建议使用的教材。

本课程的学习建议选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2.推荐教学参考资料:

(1)宏伟、廉清:《思想道德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林德志:《天生我才》,经济日报出版社;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分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陈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及分析》,祖嘉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许汝罗、王永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训教程》,周宁宁、陈燕娟、张玉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

(9)《今日说法故事精选》,王新中、钱蔚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七、评价与考核

学期成绩=过程评价30% +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

1.本课程过程评价的要点、主要评价方式

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表现情况、课堂主动积极程度等,综合多种情况实现多元评价。

2.本课程期中考试的要点、主要考核方式

以开卷形式出现。主要是对前期相关知识的掌握、相关理论的运用进行检测。试题形式灵活,有选择、简答、论述、辨析、案例分析等,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

3.本课程期末考试的要点、主要考核方式

主要以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为依据。期末考试基本上以闭卷形式开展,试题形式灵活,有选择、简答、论述、辨析、案例分析等,既有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也有能力拓展性的题目,尽力追求能够体现学生个体素质上的差异。

八、其他说明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1406068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538号

网上服务大厅
一站式服务(校外使用请先向信息中心申请VPN使用)
北京交院天地
部门宣传矩阵 专业宣传矩阵 学院全媒体平台
学生服务
资助申请 选修天地 课程查询 成绩查询 志愿查询 心理咨询 新媒体培训 第二课堂成绩单
教师服务
中国知网
其他服务
信息公开 招标公告 大兴后勤报修 海淀后勤报修 通州后勤报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