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在潮头立
——思政部海淀校区《形势与政策》课创新教学实记
如何在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做出正确判断?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图伟业中走出中国道路?时代大潮滚滚向前,永不止息,青年学子“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在潮头立”,思政部海淀校区《形势与政策》课邀你一起把握时代浪潮。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时地进行国内、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教学,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根据教育部每半年颁发的《教学要点》安排,思政部结合职业院校特点以及区域性热点、国内外大事等学生关心的话题,通过专题讲座、课堂讨论、观看影像资料、学生宣讲等形式,开展了十分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思政部教师齐上阵:杨国峰老师为同学们阐释依法治国与职业相关法律;杜宏霞老师进行了《解读两会》、《中国海洋权益》、《中美贸易摩擦》等系列讲座,并负责指导思政部海淀校区形势与政策宣讲团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李红梅老师讲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相关知识。


杨国峰老师介绍职业相关法律和依法治国 杜宏霞老师指导《形势与政策》宣讲团 李红梅老师学习并分享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领导干部上讲台,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我院纪委书记、大兴区人大代表甄众学同志走上讲台,结合人大代表的工作讲述《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使青年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拉近了青年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让我校学生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大兴区人大代表、我院纪委书记甄众学同志讲述《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
思政部自2010年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克服了专任教师少、班级多、教学任务重等多重困难,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完善学生课程管理制度、拓宽专业系室合作渠道等方法途径,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把弱项变成了优势,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亮出了自己的光彩,赢得了学生的喜欢。

李建国老师回顾北京交通发展 王爱军老师帮助学生构思职业生涯规划

王勇老师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吕漫池老师讲述交通梦想
从2010年到2019年,思政部《形势与政策》课越来越精彩。本学期,思政部邀请张潮杰、李经智、钮旻旻老师为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同学量身定制《轨道行业就业形势与面试技巧》、《轨道行业实习管理规定》,帮助同学们顺利开始职业生涯,打开职业的风帆;邀请我院特聘教师、金手柄奖获得者廖明老师和王爱军老师共上一堂课,和同学们探讨《顺应时代发展,争做职业匠人》话题。廖明老师以自己的工作实践为例,阐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做一名职业匠人,在同学们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李娜娜老师以《新时代新青年新担当》为题,引导学生传承“五四精神”,争做时代新青年。

张潮杰老师展望行业形势,传授面试技巧 李经智老师详解实习管理规定

王爱军老师和廖明老师共同号召同学们发扬“工匠精神”

李娜娜老师讲授“新时代新青年新担当” 思政部形势与政策宣讲团的同学要用青春力量托举大国重器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部2019年持续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立了形势与政策宣讲团,宣讲团的同学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与大家分享了对时代的认知,从“听中学”变成了“做中学”,分享个人学习心得,实现了自我教育,在活动中得到了精神成长。
近年,在思政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各位专兼职老师不断进行教学供给侧改革,关注时事,搜集材料,编写讲义,讲授的内容时效性强,职教特色鲜明,符合我校学情,为同学们提供了新颖、丰富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专业特色,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思政部 杜宏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