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者的一般经验是他们能做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我相信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平凡的经历:有可能是抓住了一次机遇;还有可能是长期的辛勤劳作……但是有一点我敢肯定,那就是在这条路上只有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渴望、并且能为实现梦想付出不懈的艰辛努力,才能走向成功之路。在北京汽修届有这么一个人:他花费了十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才走向成功。你要是问我“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交校的骄傲,也是我的偶像,我的师哥——张立维。
师哥张立维是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毕业的,在学校还当过班里的团支书记呢!听教过张师哥的老师说,他一直都是一位好学生、很听老师的话,学习又勤奋而且还爱看书。他现在是北京汽修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先后获得了“北京市丰田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第二届技能比赛冠军”、“第三届丰田汽车中国赛区技能比赛冠军”、“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而且于2002年曾代表过中国参加丰田亚洲赛区比赛,并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为了这次征文写作,学校组织了一次采访,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张立维。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三元桥丰田4S店,接待人员引领我们走进一个临时的会议室,这个地方虽有些简陋但不失整洁。没过多会儿,一个身材中等、大约30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先向老师们打了声招呼,并且向我们道歉:“对不起!各位老师和同学,我们的正会议室今天被占用了,所以先委屈各位在这里采访了。”这样一番道歉反倒让我们有些不好意思了。
坐下之后我们的采访就正式开始了,通过师哥的介绍我们得知:当初师哥实习时就被分到三元桥店,当时厂里的人员已经比较满,而且他家离厂子又远,厂里并不想要他。但是很快厂领导就发现张立维平日工作勤奋、学习技术肯下功夫,因此厂子就破格留下了他。
随着谈话的深入,我进一步了解到:张立维刚工作时干的是机修工。厂里看他是棵“好苗子”,找了当时最好的机工师傅来教他。工作一段时间后张立维发现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与实际修理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并未有阻挡住他前进的脚步。他努力干活,不懂就问,不怕脏活累活,勇于动手操作。终于,他只用半年时间就提前学会了机工的活儿。随后厂里又给张力维找了当时厂里最好的电工师傅教他电工活……这样,由于领导的关怀和师傅们的耐心教导,使张立维只用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他人三年才能学会的汽车维修技术工作,将“三年出徒”缩短到了一年,改变了当时厂里的传统,被誉为“改变规则的小伙子”。
其实,张立维刚刚从事汽修工作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简单来说可以用“两个三”来归结。首先是遇到的三个困难:第一个就是上班路途远。当时张立维家住在顺义,厂子则在朝阳,而且当时厂里没有宿舍,每天他要凌晨五点起床,五点一刻就要坐上车了。每天早饭都是在路上吃的,而每天晚上回到家已经八点多了。二是收入问题:当时厂里每月只给他200多块钱的工资,其中大部分还都献给了“公交事业”。但自从上班后张力维就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能自己养活自己了,不想让父母再替他担心了。第三个困难是张立维中专毕业后发现自己的外语水平明显不足,而当时丰田的维修手册都是用外语写的,张力维不泄气、靠“啃”英文词典最终克服了这一困难,成为厂里少有的外语翻译。
张立维工作以来碰到的三个机遇在这里也得说一说。第一个机遇就是当时厂里的机电一体化措施的实施,让他大有可为;二就是张立维赶上了24小时救援的好机会,厂里专门为他提供了一个宿舍,这样就省去了每天上下班路上的颠簸,他就利用这每天多出的4个小时时间看了不少专业书籍。曾经有一辆丰田皇冠车出了毛病,厂里人花了一个多礼拜也没有修好,后来还是张立维的维修建议起了大作用,车子一下子就修好了,这也使他名正言顺的当上了一名主修工。这也就成了他的第三机遇。
张立维从事汽修行业以来获奖无数,他曾经以超过第二名30多分的压倒式成绩捧回了“丰田全国技能大赛冠军”,但是他从不骄傲。当我们谈及他所获得的荣誉时,他只是微微一笑,把全部的功劳都推给了教导他的师傅们。
“干一行,爱一行”是张立维师哥送给我们的寄语。还有一年我将要从学校汽修专业毕业,我们须从现在开始鼓起勇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自己的意志,不怕摔跤、不怕跌倒。师哥张立维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肯于吃苦、勤于实践、努力钻研、锲而不舍,争取早日成为北京汽修行业里“一颗闪亮的新星”。
(指导教师 方红军)